目錄


走在台灣街頭,人手一杯、創意百出的手搖飲店隨處可見。很難想像從前的台灣茶多以出口為主,且是王公貴族才喝得起的奢侈品!
直到1980年代,台灣經濟快速起飛,進入了「台灣錢淹腳目」的時代,人民衣食豐足、有錢有閒,「茶藝館」文化趁勢興起,「喝茶」才變成人們社交娛樂的重要媒介。
當時茶葉在國際市場需求多變、價格競爭激烈,茶商開始將目光轉向國內市場,這股潮流從烏龍茶罐裝飲料一路延伸至後來的泡沫紅茶店及手搖飲,「茶飲」至此成為台灣最受歡迎、與日常生活更密不可分的飲料。

讓我們往回追溯到最早的時候,台灣是何時開始有茶葉的呢?根據史料記載,荷蘭治台時期台灣已是中國茶的重要外銷轉運站,並且有本土野生茶樹的記錄(註1)。但真正的茶產業開始興起,則大約在清代中後期,隨著福建移民將茶樹種植技術帶入台灣(註2)。

台灣茶首度外銷則要到19世紀,英國商人將台灣茶引進紐約,印上「福爾摩沙烏龍茶(Formosa Oolong Tea)」的字樣,結果實在太好喝了,被海外品茶人士形容成「茶中香檳」,打開了台灣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!
接著歷經清末、日治、戰後時期,台灣出產的烏龍茶、包種茶、紅茶等都在國際上受到熱烈歡迎。甚至有此一說,「膨風茶」因受大英帝國女王的喜愛,獲得了「東方美人」的美稱!
一場意外「膨風」崛起
在台灣茶葉的發展史上,就不能不提茶鄉—「北埔」。這片位於新竹丘陵地帶的聚落,就是「東方美人」的誕生地!

你知道這款茶的由來,其實始於一場意外嗎?原本是在種植過程中發現茶葉遭到小綠葉蟬叮咬受損,茶農因不想浪費茶菁,仍舊依照工序製茶,想不到最終成品帶有獨特的果蜜香氣,反而因此大受歡迎。然而當茶農與鄉人分享此事時,卻被以為是「膨風」(吹牛之意),「膨風茶」之名不脛而走。

當時北埔茶能在海外享有極高人氣,除了本身的高品質,更歸功於當時創下台灣茶葉出口佳績的幕後推手⸺北埔望族姜阿新先生。他從日治時期便致力將北埔出產的茶熱銷海外,帶領台灣以茶葉締造經濟的黃金年代,還因此成為話題台劇「茶金」的取材故事!

力拼茶葉外銷,姜阿新打造了北埔最具代表的「姜阿新洋樓」,巴洛克式的兩層建築,曾是這裡最氣派的茶商招待所。融合了歐式建築與東方雕刻工藝,內部的古典裝飾、放映室、鋼琴房以及姜阿新的珍藏畫作和親筆墨寶,都盡力保留當年別墅原貌。雖然歷經茶業起落、抵押拍賣,如今在姜家後代努力下重現當年風華,也開放民眾預約導覽參觀,是見證北埔茶業黃金歲月的重要古蹟。


提到喝茶,就不能不提到英國的下午茶文化⸺他們的愛喝茶可說是舉世聞名。您知道下午茶文化是怎麼誕生的嗎?一起來了解英國人的午茶文化與喝茶趣聞吧!
貴族墊肚子用的英國下午茶
17世紀的英國貴族,早餐很豐盛,午餐簡單帶過,而晚餐要等到晚上8點才開吃,這中間可是漫長的等待啊!於是聰明的英國人想出了在這段時間裡來杯紅茶配甜點的好主意,下午茶的習慣因而誕生。

不過發展到後來,正統英式下午茶可就不只是聊天喝茶這麼簡單,更是一場講究禮儀的社交活動。
其中,為了讓味覺有層次分明的體驗,三層點心盤的底層為三明治、中層司康、頂層甜點,食用順序必須是由下而上,由鹹至甜,才不至於一開始吃甜的會容易膩。
品茶姿勢也要優雅,大拇指和食指捏杯把,中指輕托下方,而非用手指穿過杯把。從前,參加下午茶會時,男士得穿燕尾服配高帽,女士必須穿洋裝戴帽;如今雖不必如此隆重,但一身整潔得體的打扮仍是基本禮數。
流傳百年的英式下午茶文化至今也成為名聞世界的文化資產。在陽光和煦的午後,輕啜一口醇香好茶,「以茶聚友」帶來的美好時光,或許就是這份傳統之中不曾褪色的吉光片羽!


三得利社員來解答!
感謝各位會員在問卷踴躍回饋,與三得利有關的大小事,對保健食品公司員工的好奇,我們都聽見了!透過本單元回應會員提問,讓大家更了解三得利,一起來看看本期的精選QA吧!


一轉眼2024就來到了尾聲,還記得今年發生了哪些事嗎?今年的《美感漫遊》帶您走讀台灣在地歷史人文、慢旅東南亞、品味質感生活,可說是「精彩絕倫」!您的2024年又是如何呢?
點擊下方按鈕,快來找找您的專屬關鍵詞吧!分享您的結果,還有機會抽限量抱枕哦!
特別企劃ー免費精選桌布任您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