鈣質在人體吸收率低,約只有20~30%。很多朋友擔心沒被吸收的鈣質,會在體內形成結石,因此不敢補鈣。這是因噎廢食。
造成結石不是鈣質的錯,而是水喝太少!
結石成因是「過量鈣質+大量草酸+太少水分」,若您的生活飲食每天都如此過量攝取,長期下來很可能發生結石狀況。各種營養過猶不及,鈣質也是,每天500毫克鈣質營養補充品,彌補飲食不足即可。並飲用2,000cc足夠水分,結石的狀況是不用太擔心的!
營養師案例分享:
曾經遇過一位膀胱結石個案,起因是自己胡亂減肥,每天吃大量蔬菜(含豐富草酸),並喝大量2,000cc牛奶(過量鈣質)取代 水分(沒有喝水)。幾個月後不但沒有成功減重,反而造成膀胱結石,得不償失!
通常吃鈣片不太會有脹氣發生。不過碳酸鈣類的鈣片經消化後,容易產生碳酸氣體,如果您是屬於消化道較敏感的朋友,可以餐後食用碳酸鈣保健食品,有助緩解空腹脹氣的不適。
補鈣也不太會發生便秘問題,如果您較常發生便秘困擾,建議選擇含有「鎂」的鈣質保健食品,鈣+鎂以2:1比例存在,有助骨骼牙齒強健外,也幫助調節肌肉收縮與放鬆,可以改善便秘狀況。
鈣片種類多,對身體吸收利用效果也不同,若以鈣質的來源區分,有來自天然與合成:
天然來源: 貝殼鈣、礦岩鈣、蛋殼鈣(碳酸鈣)、牛奶鈣(乳鈣)
合成來源: 檸檬酸鈣、乳酸鈣
不同來源的含鈣量不同,吸收率也不同,請大家參考一下整理表格:
鈣質種類 | 碳酸鈣 | 乳鈣 | 檸檬酸鈣 | 乳酸鈣 |
含鈣量 | 40% | 29% | 21% | 13% |
吸收率 | 25% | 32% | 35% | 29% |
身體獲 得鈣量 |
40%*25%= 10% | 29%*32%= 9% | 21%*35%= 7% | 13%*29%= 4% |
碳酸鈣是天然來源且實際讓身體獲得較多鈣量的種類,貝殼鈣、礦岩鈣、蛋殼鈣都屬於碳酸鈣來源,研究發現,由於蛋殼鈣的多孔結構,以蛋殼鈣來源的碳酸鈣在人體的吸收率較高。